2019/06/17(二)
土耳其的幅員遼闊,從棉堡到孔亞365公里,拉車雖然耗時,但因為途中穿插了第納爾休息站「罌粟籽蜂蜜優格」的點心時間,還有阿克謝希爾的午餐時間,況且沿途窗外景色豪邁壯麗,雖然加上休息、吃飯的時間,花了將近七個小時才到孔亞,旅程上倒不覺得無聊。
孔亞省(Konya il)是位於土耳其中部的一個省,面積38,257平方公里,是土耳其面積最大的省份。孔亞(Konya)則是孔亞省的首府,是【聖經】傳說裡洪水過後,地面上出現的第一個城鎮;歷史上記載,孔亞在5000多年前已建立小型社區,後來曾經是拜占庭帝國與鄂圖曼帝國時期的軍事重鎮。
11世紀中葉,一支突厥人的軍隊建立塞爾柱王朝,1071年這支軍隊打敗拜占庭的軍隊,進而佔領了安納托利亞的大片土地,1107年,塞爾柱王朝定都於孔亞。另外,孔亞除了是古絲路上的一個重要城市,也是「蘇非派」詩人魯米長眠的地方,以及旋轉舞的發源地。孔亞以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傳統,而有「天然歷史博物館」的美譽。
沿途風光壯麗。
沿途風光壯麗。
「蘇非主義」又稱「蘇非派」,是伊斯蘭教的密契主義(或稱神祕主義)。密契主義的基本信條是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,而這種力量可以透過特殊教育或宗教儀式獲得。信奉蘇非主義者稱為「蘇非行者」,他們希望藉由冥想、讚誦儀式等修練來接近阿拉真神。
梅夫拉納-賈拉爾-阿德-丁-穆罕默德-魯米,簡稱為魯米,是13世紀蘇非派的詩人、法學家和神學家,出生於阿富汗的巴爾赫,後來遷居孔亞,並在孔亞創立「梅夫拉維教團」,以「旋轉舞」作為靈修的方式。
旋轉舞顧名思義就是旋轉,旋轉舞並不是舞蹈,而是梅夫拉維教團的靈修儀式薩瑪(Sema),此儀式結合旋轉和讚誦儀式進行修練,藉由不斷的旋轉啟發靈性,讓心靈和真主合一。2008年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梅夫拉維教團的薩瑪儀式,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傑作。
1273年魯米逝世於孔亞,繼任者為他在孔亞修建一座塞爾柱建築的陵墓,這座建築亦同時作為梅夫拉維教團的德爾維希(梅夫拉維教團修士的名稱)的住所。根據1926年4月6日的法令,該建築於1927年3月2日改為博物館,就是現在的梅夫拉納博物館。
由此門進入梅夫拉納博物館區。
梅夫拉納博物館的主館是一座醒目的藍綠色尖塔,這裡展示著梅夫拉納的著作還有伊斯蘭的聖物和工藝品,而梅夫拉納的陵墓就在這座漂亮尖塔的正下方。
博物館主館旁邊是一間清真寺,寺前有一座供信徒淨身的噴泉,博物館的入口銀門也在噴泉的後方。
藍綠色尖塔是博物館,魯米的陵墓就在尖塔的下方。
博物館的入口銀門。
博物館內的石棺區,大大小小的石棺上放著一頂一頂纏著頭巾的高帽,頭巾的顏色代表位階的高低。石棺上方懸掛的鴕鳥蛋,有驅除蚊蟲的作用。
石棺上方懸掛的鴕鳥蛋,是用來驅除蚊蟲。
梅夫拉納的石棺。
石棺區旁邊的儀式廳(Semahane),是以前修行者演練「旋轉」的地方,現在是展示區,展示品包括梅夫拉納的重要著作【瑪斯納維】敘事詩集的書寫拷貝版,還有一個收藏了先知穆罕默德的鬍鬚的珠寶盒。
【瑪斯納維】是魯米最重要的創作品,是一部闡釋伊斯蘭教神祕主義蘇非派理論的敘事詩集,這裡展示的是詩集的書寫拷貝版。
【可蘭經】展示,前面小本可蘭經是鄂圖曼帝國15世紀的古蹟,後面展開長條狀可蘭經是鄂圖曼帝國16世紀的古蹟。
先知穆罕默德的珠寶盒,裡面收藏著先知的鬍鬚。
珠寶盒的玻璃展示櫃有挖洞,靠近洞口可以聞到淡淡的檀香。
除了主館,博物館區還有一間廚房和一整排的小房間,這些小房間是以前修行者的寢室,也是他們研讀經典的地方。
廚房 : 左邊揹袋子者是負責購買的人;右邊穿黑袍者是廚師。
廚房前面的空間也有蠟像展示,右邊兩人在演練旋轉舞,圖右下方的板子,是幫助旋轉舞初學者定位的練習版;左邊兩人在討論經典。
修行者住的小房間,展示他們的苦行生活。
根據標示牌說明,這是18世紀鄂圖曼帝國時期的鑰匙和珍珠鑰匙包,鑰匙是陵墓銀門的鑰匙。
從孔亞地標的視角拍攝梅夫拉納博物館。
博物館整體的配置圖。
今晚入住孔亞的 GRAND HOTEL,大廳有旋轉舞者的塑像。旋轉舞蘊含開創者魯米的宇宙論思想,他認為天體和宇宙運轉間有一個主軸。旋轉舞者穿著白袍,舞動時一隻手掌心向天,一隻手掌心向地,身體的旋轉象徵天體和宇宙繞著主軸運轉。
今晚入住孔亞的 GRAND HOTEL。
GRAND HOTEL KONYA 大廳有旋轉舞者的塑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