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/12/23(二)

倒風內海屬於嘉南隆起海岸平原的一部份,經歷兩期明顯的海水進退,即台南期和大湖期的海進。台南時期海侵發生在距今約5000年~6500年前,此後1000年間(距今4000~5000年前)海水逐漸退去,堆積出構成嘉南平原重要地層的台南層。台南時期海退後,海水再度因氣候暖化而上升,發生大湖時期海侵(距今約3500~4000年前),形成了倒風內海的潟湖地形。

倒風內海包括現在台南市北門區、新營區、學甲區、佳里區、鹽水區、下營區、麻豆區沿海一帶,但由於河道的變遷和淤積,造成倒風內海的浮覆與陸化,在距今300~400年前,潟湖的陸化速度加快,如今大部分皆以陸化,只留下北門潟湖殘跡海域。

倒風內海有四大港,蔴荳港是其中之一,位於現在麻豆區水崛頭,是台灣還能見到古遺跡的港口,民國97年台南縣政府規劃建設完成蔴荳古港文化園區,並開放民眾參觀。

離開西港國小,從西港區來到麻豆區,要來巡禮蔴荳古港文化園區。

 

1.jpg

 

「平埔族」是泛指生活在平地的台灣原住民,而麻豆區早期是西拉雅平埔族四大社之一,蔴荳社的聚落所在。所以,來到蔴荳古港文化園區,入口處就有兩座西拉雅平埔族原住民的雕像。

 

2.jpg

兩座西拉雅平埔族原住民的雕像立在園區門口。

 

3.jpg

蔴荳古港文化園區設立誌。

 

55467782_1689453241200184_7065810849390133248_n.jpg

蔴荳古港文化園區地圖,不過地圖標示有誤,我另外用藍色標示的「4」是古航道。

 

民國91年,台南縣政府委託中研院進行考古調查,確認以糖水、糯米汁再搗混牡蠣灰砂的三合土結構遺跡,為蔴荳港碼頭坡道,民國92年將三合土遺跡所在地的地號,指定為縣定古蹟,並依據文資法規定,於民國95年審議指定為「麻豆水崛頭遺址」。

 

6.jpg

水崛頭港碼頭坡道結構是以糯米、糖漿、蚵殼灰為原料,填充破碎磚、瓦、陶、瓷等生活物質混築而成的。


水崛頭蔴荳古港原是倒風內海的一處港汊,港口位置恰在港汊的底端附近,港口設施所在停留船隻以及迴船的區域就是港域。鳳池水域位於三合土碼頭結構的東北側,是古港港域聯外航道的交接處。船隻出港向北經過鳳池區域,西轉進入航道。

 

5.jpg

水崛頭古港碼頭和鳳池。

 

8.jpg

清朝時期蔴荳港的意象圖。

 

9.jpg

 

10.jpg

古航道。

 

蔴荳港是倒風內海的重要港口,不僅貿易興盛,也是縣治通往郡城的要道,文化園區內就有以前的古官道。

 

13.jpg

小徑是以前官道所在。

 

相傳水崛頭是風水上的「龍湖鳳穴」,又稱為「龍喉」,是會出皇帝的吉穴;另外也傳說明朝末年五府千歲自福建隨王船東巡,漂至台灣,航靠蔴荳港,先民立地奉祀,遂有蔴荳港航運之利,商務鼎盛,家戶豐饒之盛況。後因清乾隆年間巡台御史知悉水崛頭有靈氣、會出帝王,為杜絕後患,以製糖用石車鎮壓龍喉要害,從此災變頻傳,坐鎮的五府千歲也易狩他鄉。

 

16.jpg

龍池,龍喉所在。

 

17.jpg

水崛頭橋碑 : 乾隆二十年乙亥三月,蔴荳堡牛稠庄國學生吳仕光興建水崛頭橋,便利行旅,民眾為其立碑頌德(此碑乃後來仿製,真品保存在倒風內海故事館)。

 

18.jpg

 

民國45年,五府千歲降駕乩童,指示清除龍喉穴內的障礙物,挖掘出許多石車、青花瓷等古文物,也促成麻豆地區王爺信仰的再度興盛。當初從龍喉挖掘出來製糖用的石車,有些散置在園內,甚至和散置地點的樹木連結成一體。

 

11.jpg

民國45年從龍池挖掘出來的石車,已和此樹合為一體。

 

蔴荳文化園區隸屬於隔壁的麻豆總爺藝文中心,2019.2.1~2019.3.3是總爺藝文中心的「2019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」,來自日本的藝術家杉原信幸,在蔴荳古港文化園區石車和大樹合為一體(上圖)的地方,以紅磚、三合土要打造一艘「糖石船」,停泊在今日已經消失的內海港域。

 

12.jpg

日本的藝術家杉原信幸正在創作「糖石船-編織•神話•麻豆」。

 

台灣首府大學和蔴荳古港文化園區相毗鄰,以前的古航道(現在的溝渠)是界河,跨橋過去瞧一瞧。

 

19.jpg

橋的對面是台灣首府大學校區。

 

20.jpg

在首府大學拍向蔴荳古港文化園區。

 

21.jpg

首府大學健康步道。

 

蔴荳古港文化園區大致巡禮完畢,換到倒風內海故事館看古文物。

下部曲「倒風內海故事館」待續⋯⋯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正能量 的頭像
    正能量

    火龍果賴賴趖

    正能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