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/11/02(一)

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,在海南的歷史有三千多年;甘什嶺自然保護區位於三亞和保亭縣的交界,「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」就在保護區內,包括有原甘什黎村、原生態苗寨和神秘雨林三個主題區。今天,我們就到檳榔谷黎苗文化園區,看看海南原住民的生活與文化。

 

1.jpg

檳榔谷黎苗文化園區前的廣場全景。

 

來到檳榔谷,售票口處音樂大作,一群穿著黎族傳統服飾的青年男女載歌載舞,有位小哥前來幫我們介紹,他也順利接下我們的解說工作。

 

3.jpg

售票口前廣場,黎族青年載歌載舞;入口大門上方中間是黎族崇拜的「大力神」,大力神的兩邊是兩頭牛。

 

黎族屬於山性民族,信奉萬物有靈,盛行自然崇拜、圖騰崇拜、祖先崇拜,其中圖騰崇拜又分為動物圖騰崇拜和植物圖騰崇拜,而牛是黎族古人圖騰崇拜的主要對象之一,入口大門上方,黎族崇拜的「大力神」兩旁就有兩頭牛。

 

4.jpg

我們的解說員「小六」很活潑,他和老爺在黎族圖騰牆前合影。

 

一進檳榔谷,剛好趕上大型實景劇「檳榔、古韻」的演出,所以就先看表演囉 !

「鑽木取火」是表演的第一個節目,對於古人而言,火光輝神聖,象徵著太陽也象徵著生命,為人們驅逐了黑暗和嚴寒。

 

5.jpg

 

50223140_1622228491255993_4252649305355059200_o.jpg

黎族少年表演鑽木取火。

 

6.jpg

 

7.jpg

黎族少年在台上表演鑽木取火,火著後又結合噴火表演。

 

黎族人能歌善舞,樂器和樂曲在民間十分普及,男女老少大都能使用各種樂器,他們利用收集到的各種竹木、獸皮等原料,製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竹木樂器,透過吹、拉、彈、敲演奏出黎苗樂曲。傳統的黎族竹木樂器,最常見的有叮咚、獨木鼓、鼻蕭、灼吧、口弓、口拜、嗶噠、哩咧等八大件,稱之為黎族「八音」。

 

來聽一小段黎族八音。

 

49938646_1622218434590332_6656145985250525184_n(1).jpg

黎族人用鼻子吹奏他們特有樂器「鼻蕭」。

 

黎族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型態,實景舞台劇演繹著黎族傳統的農家生活。

 

8.jpg

春耕、夏耘,農家依四季自然法則從事農作活動。

 

9.jpg

牛車也出現在演出中。

 

愛情美好,總讓年輕男女一心憧憬嚮往,因為民風習俗的不同,不同族群的求愛方式也各異其趣,在海南島的苗族,「捏」是男子向心儀女子的示愛方式。

 

10.jpg

現在台上上演的是苗族青年男女的戀愛進行式。

 

11.jpg

注意左邊有人私下約會 ?

 

12.jpg

 

13.png

哦 ! 原來是有人劈腿,犯眾怒,被推下水。

 

春耕、夏耘之後,秋收的稻穀食用前要先去掉穀皮,在以前沒有碾米機,舂米是黎族婦女的工作之一。

 

14.jpg

這會兒輪到羊上台。

 

49734995_1622679954544180_6141336056802312192_n.jpg

大白鵝也上台軋一角。

 

49813527_1622819111196931_1615587996050915328_n.jpg

舂米前要先打穀。

 

49347997_1622819131196929_4139583092991983616_n.jpg

 

49372182_1622679977877511_4165926506830233600_n.jpg

舂米時把稻穀放進木桶(舂米臼),再用棍棒(舂米杵)捶打桶內稻穀,讓米粒和穀皮脫離。

 

「打柴舞」是黎族民間最具代表性的舞種,黎語稱「轉剎」、「太剎」,是黎族最古老、最受歡迎的舞種之一。黎族民間傳說,建茅屋時,竹竿會從屋頂滑下,人們就跳躍避免被竹竿打到,經過模仿、改造,就變成「跳柴舞」。在竹竿的規律節奏碰擊聲中,跳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瞬間,敏捷地進退跳躍,還要有自然優雅的動作。

 

15.jpg

 

16.jpg

打柴舞其實就是台灣的竹竿舞。

 

17.jpg

 

18.jpg

 

打柴舞將氣氛炒到最高潮,表演也到了尾端,解說員小六來找我們,繼續探訪檳榔谷黎苗文化園區趣。

待續......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正能量 的頭像
    正能量

    火龍果賴賴趖

    正能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