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/07/13(二)
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國家圖書館,位於塞拉耶佛的米里雅茨河的河岸,是奧匈帝國在1896年4月建造完成,是一棟伊斯蘭風格的建築,當時作為市政廳使用。1914年6月28日,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夫婦,出訪塞拉耶佛,結束市政廳的參訪行程後,要往醫院探視傷患時,在拉丁橋的街道路口遭到暗殺身亡,也因而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市政廳變成國家和大學圖書館,在1992年~1996年的三族內戰中遭受嚴重破壞,超過200萬冊藏書被燒成灰燼。內戰結束,在歐盟的資助下,1996年啟動修復工程,歷時18年,2014年5月9日重新開幕。
修復完成的國家圖書館的外觀。
這次的修復工程為了真實重現國家圖書館的往日風貌,特別到奧地利的維也納找來原始設計圖,依圖重建修復。
圖書館的原始設計圖,還有Karel Pařík 和Ćiril Metod Iveković 兩位建築師(圖書館展示的資料)。
圖書館的原始設計圖(圖書館展示的資料)。
圖書館的原始設計圖(圖書館展示的資料)。
1992年8月25日的晚上到26日,圖書館遭受砲火攻擊,超過200萬冊藏書和珍貴手稿被大火焚毀(圖書館展示的資料)。
1996年開始,在歐盟的資助下啟動修復,這張圖片是1996/1997年的修復進度(圖書館展示的資料)。
2002/2003年的修復進度(圖書館展示的資料)。
2012年的修復進度(圖書館展示的資料)。
2013年的修復進度(圖書館展示的資料),建築外觀已臻修復完成。
2014年的修復進度(圖書館展示的資料),內部壁飾、天花板也已完成修復。
慢工出細活,牆上的精美圖案,就足足花了四年工夫才完成,因為堅持,美輪美奐的國家圖書館終於再度面世。
1914年被暗殺的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夫婦。
議會廳。
圖書館外牆柱上的警語 : 莫忘、謹記1992年8月25-26 塞爾維亞的砲火攻擊,國家和大學圖書館超過200萬冊書籍付之一炬。
或許有人會質疑,以現在的建築工法,一棟現代豪華大樓,不用花費太多時間,就能建造完成,但波赫國卻要耗時18年,來修復一棟建築 ?
塞拉耶佛融合多元的民族,保存在圖書館的資料,是波士尼亞的古老歷史,和多元文化的證物,對圖書館的破壞,等於粉碎整個社會文化的特質,誠如塞拉耶佛國家大劇院的總監、主任藝術總監 Gradimir Gojer 所說 :「摧毀共同的證據,是對多民族國家文明的攻擊」,而修復完成的新建築,正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文明與文化的證物。
圖書館對岸的景觀。
參觀完圖書館,回到格茲·胡瑟雷·貝格清真寺,看到一個月曆,詳細標註穆斯林每天的朝拜時間。不久,耳朵聽到低音的傳頌聲,原來是下午4:57要做禮拜的提醒。
有標註朝拜時間的月曆。
穆斯林淨身準備做禮拜。
克、斯、波、黑四國之旅至此參觀完畢,集合搭車要到機場坐飛機回家去。
飛在台灣海峽上空,看到台灣的陸地,到家了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