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06/19(二)
卡帕多其亞的地表獨特又精采,她的地底下也不遑多讓,到目前為止,在卡帕多其亞發現了36座地下城市。
卡帕多其亞的地下城市起源於西台時期(距今約4000年),幾世紀以來,隨著軍隊迫害、種族入侵等因素,地下城市的規模逐漸擴增,「凱馬克利地下城」是最寬的一座,在「凱馬克利地下城」南方不遠的「代林庫由地下城」是最深也是最大的一座。
凱馬克利地下城 ( Kaymakli Underground City )是一座8層的地下城市,深度大約40公尺。根據土耳其文化部的說法,凱馬克利地下城 ( Kaymakli Underground City ) 可能是西元前8世紀到西元前7世紀,印歐語系弗里吉亞人在軟質火山岩中建造的洞穴,然後西元1世紀至4世紀基督教徒為躲避羅馬帝國的迫害,擴張了地下城市的規模;7世紀到11世紀發生阿拉伯 & 拜占庭戰爭,居民再次在此避難,凱馬克利地下城在拜占庭時期獲得極大的擴展和深化,人們把地面上的活動,包括生活起居、宗教活動、牲畜豢養、釀酒等都移到地下;14世紀蒙古人入侵,地下城市讓當地居民再次躲過浩劫。
地下城的隧道密密麻麻、四通八達,居民的住家圍繞著隧道而建,太平時期在地面上生活,動亂時期則躲到地下城避難,考古學家更發現了一條從凱馬克利地下城通到代林庫由地下城,長達9公里的隧道,另外根據儲藏室的數量,考古學家推估曾經有3500人生活在裡面。
在1909年至1911年期間,研究卡帕多其亞希臘人的劍橋語言學家理查德·麥吉利夫雷·道金斯(Richard MacGillivray Dawkins),在1909年曾經紀錄「直到20世紀,卡帕多其亞希臘人仍利用地下城逃避鄂圖曼帝國週期性的迫害。」
地下城終年維持13-16度的恆溫,1923年以前,凱馬克利城鎮的希臘人,將自家庭院連接到地下城,利用地下城作為貯藏室、酒窖或豢養牲畜的地方,1923年希臘、土耳其人口交換,地下城廢棄,直至西元1964年對外開放,參觀範圍止於地下4層。
凱馬克利地下城市。
地下城入口處有一個模型,從模型可以看出地下城市宛如迷宮一般,每個空間互相連接,小路繞來繞去錯綜複雜。另外還有一面警示立牌,紅色箭頭和藍色箭頭分別是進入和離開的指標,同時也警告患有心臟疾病、高血壓和哮喘者,進入地下城市具有風險。
地下城的模型。
紅色箭頭是進入、藍色箭頭是離開的指標。
凱馬克利地下城向下延伸有8層,深度大約40公尺,目前只開放到第四層。進入地下城,第一層是豢養牲畜的地方,地面上的幾個凹槽,推測是放餵食飼料的地方。
地下一樓是豢養牲畜的地方。
地面上的凹槽,可能是放餵食飼料的地方。
如同模型展示的樣子,狹窄的通道將地下城無數的孔洞空間串連成錯縱複雜的迷宮,這些孔洞空間有教堂、廚房、起居室、釀酒坊、儲藏室等。
信仰撫慰心靈、給人力量,躲藏在地下城的基督徒如常進行宗教活動,在地下二樓有教堂,教堂裡有祭壇也有禱告室。
地下二樓的教堂。
地下城市的通道低矮、狹窄,很多時候要低頭、彎腰甚至半蹲前進,行走時要特別小心,才不會撞到頭。
通道低矮、狹窄,要注意頭部安全,很多時候要彎著腰前進。
通道低矮、狹窄,要注意頭部安全。
地下第三層是主要的生活空間,公共廚房、臥房、釀酒坊都在這一層,進入的通道口有一個巨大厚重的圓形石門;石門是一道防禦設計,當敵人入侵時,關上圓形石門,將敵人阻隔在外,石門中心有鑿孔洞,可以窺探外面情況。
巨大厚重的石門是阻隔敵人的防禦設計。
下面是貯藏空間。
左下方是釀酒用的凹槽。
廚房。
廚房的天花板,被煙燻得漆黑。
裡面那間是臥室。
在地下第三層的空間,有一塊安山岩,表面有許多圓形凹洞,據說這塊石頭是煉銅的熔爐。
這塊安山岩以前是煉銅的熔爐,現在成了遊客歇腿的石椅。
在地下城開放的四層空間中,每個空間都圍繞著一個垂直的通風井而建,這個通風井深達80公尺,像現代中央空調的概念,通風井為深藏地底的城市帶來新鮮空氣。
深達80公尺的豎井和通氣孔。
地下城外藝品店販賣的紀念品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