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02/03(三)

如果到過宜蘭員山,你會發現員山路一段,專賣魚丸米粉的店家排排站,短短幾百公尺的街道就有好幾間。魚丸米粉是員山在地的庶民小吃,味鮮料美是當地的招牌美食,每次路過「員山魚丸米粉一條街」總會聞香下馬,扒一碗再走。今天離開安農溪來到員山時,天色已經昏暗,想說先在公園晃一晃,再去吃碗魚丸米粉湯,可是走到員山路,發現店家都已經在打烊,本來已經絕望,突然發現還有一家在營業,火速衝進去,跟老闆點一碗綜合米粉湯。

 

1.jpg

宜蘭員山公園。

 

2.jpg

 

3.jpg

這一次吃楊彩卿魚丸米粉。

 

4.jpg

 

在員山賣魚丸米粉的商家很多間,各有粉絲,每家生意都不錯,所以我不會執著要吃哪一間。今天吃這間「楊彩卿魚丸米粉」,看了店裡牆上的剪報,創立者楊彩卿傳承自員山魚丸米粉的始祖游火塗老先生,第二代老闆對我侃侃而談母親創店的過程。

游火塗老先生年輕時曾經當過廚師的助手,學會做魚丸的手藝。民國30年他用大骨熬煮高湯加入米粉和切成細絲的麻竹筍,煮成麻竹米粉湯沿街叫賣。民國32年他開始在員山農會對面騎樓設攤賣米粉湯,民國48年米粉湯裡加入手工魚丸,民國56年又再加入油豆腐,造就了現在魚丸米粉湯的樣貌。

由於游老先生未婚沒有子嗣,只要肯學,他都不藏私傳承製作魚丸及煮米粉湯的功夫。楊彩卿女士於民國58至62年期間,在游老先生店裡幫工,學會做魚丸、煮米粉湯的功夫,民國62年自立門戶開店。

 

5.jpg

店裡的牆上張貼報導員山魚丸米粉始祖游火塗的剪報。

 

6.jpg

當年報導楊彩卿自立門戶,開店賣魚丸米粉湯的剪報。

 

7.jpg

這是綜合米粉湯,就是都加的意思,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品項。

 

廟口紅糟魷魚創立於民國57年,原來是宜蘭市媽祖宮(昭應宮)前廣場的一個攤販,專賣清燙魷魚、燒烤紅糟魷魚(紅槽就是紅麴)還有香菇粥,一直很受顧客的歡迎。由於燒烤紅糟魷魚速度慢,而且肉質較硬,後來改良用熱油快炸,魷魚外酥內軟口感更好,也縮短顧客等待的時間,是許多到宜蘭的遊客必吃的特色美食,每到假日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,而廟口紅糟魷魚也於2010年8月搬遷至現址店面營業。

 

8.jpg

廟口紅糟魷魚搬遷至宜蘭市中山路3段153號。

 

9.jpg

 

10.jpg

 

2019-02-03 163.jpg

點餐 SOP : 內用先找位置再排隊。

 

11.jpg

以前的營業攤車。

 

12.jpg

紅糟魷魚和香菇粥,香菇粥可以免費再加湯,而我最近幾次都只吃到紅糟魷魚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正能量 的頭像
    正能量

    火龍果賴賴趖

    正能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