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在文前 : 這張照片一定要當封面
為寫部落格重新挑選照片,這張相片讓我印象深刻,即使在接近北極嚴寒的偏遠地區,沾滿黃土車身的"LOVE U TAIWAN"字跡,帶來一股暖流在胸膛流竄,我愛台灣,最愛台灣 !
2017/09/25
北緯66°33'的緯度圈是一個虛擬的假想圈,是北寒帶與北温帶的分界線,也是北半球上發生極晝、極夜(又稱永晝、永夜)現象最南的界線,這個假想的緯度圈被稱為「北極圈(Arctic Circle)」。北極圈以北的地區(也就是北極圈內)叫做北極地區。
今天,我們乘坐極地巴士,展開陸地跨越北極圈之旅。
啟程跨越北極圈~
艾特略公路上的休息區,可惜今天沒開張。
艾特略公路上的休息區,這是以前的黃金交易站。
道頓公路也被稱為"運料路",是1974年為了支援北冰洋的普拉德霍灣 (Brudhoe Bay) 油田開採的補運作業而建造,全長約800公里,其中約有400公里的路程沒有任何維修、加油的地方,有「世界十大危險公路」、「通往北極的大門」之稱,只有獲得專業運營許可資格的車輛,才可以進入道頓公路行駛。
我們搭這輛車(現在亮晶晶)。
來到道頓公路的起點。
1968年,阿拉斯加面臨北冰洋的普拉德霍灣 (Brudhoe Bay) 發現了北美最大的油田,為了將石油從北冰洋油田輸送到距離最近的不凍港「瓦爾迪茲」,一條耗資80億美元、長1,286公里的輸油管路,在1977年5月31日建造完成。
正前方的管線即是輸油管。
育空河 (Yukon River) 是北美洲主要的水系之一,發源於加拿大的育空地區,長3,700公里,超過一半的河道在阿拉斯加境內,橫貫阿拉斯加全境。
前面就是育空河。
我們的車子行駛在育空河大橋上,而宛如巨龍的輸油管時而出現在眼前。
過了育空河大橋,我們的車子彎進育空河營地,除了休息,還有要解決民生問題。
直徑1.22公尺的輸油管,真的好龐大。
途中只有這家餐館。
鮭魚三明治是今天的午餐。
吃飽飯,走出餐館,再去河邊逛逛。
育空河和育空河大橋。
餐廳旁有間小房子,原住民屋主是一位獵人,屋外展示一隻他獵到的灰熊。
這是小房子的原住民屋主,他頭上戴的是狼貛,要售1000美元。
道頓公路大部分是砂石路,車子經過一路的奔馳,車身早已蒙上一層厚厚的塵土,驚喜發現車門上寫著"LOVE U TAIWAN",真的,最愛的還是台灣。
"LOVE U TAIWAN"寫在濺滿泥漿的車體上。
終於來到北緯66°33'緯線與道頓公路的交匯點,司機先生拿出有標線的紅地毯,往「北極圈地標」地上一擺,虛擬的66°33'緯度線,馬上變成實體可以看得見。
北極圈地標是進入北極圈的象徵,那白色線象徵北緯66°33'緯度線。
大家在北極圈地標拍照留影,一躍就可以跨越北極圈。
北極圈地標一景。
司機先生還為我們準備了熱騰騰的咖啡。
北極圈地標是我們陸路跨越北極圈的終點,喝完咖啡、拍好照,開始走回程的路線,來到手指山(Finger Mountain)旅遊區,一窺苔原地形特有的地貌。
手指山旅遊區。
黃色箭頭處是手指山。
中央靠左的柱狀體是手指山。
遊畢手指山旅遊區,再次回到育空河營地,晚餐後,希望可以再次和極光相遇。
晚餐吃牛肉麵。
印有姓名的跨越北極圈證書。
PS : 今天的行程規劃 : 在夜色中返回費爾班克斯,運氣好的話沿途可以和極光追逐,也會適時、適地停車,讓大家欣賞、拍照,只可惜今天晚上極光不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