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/09/01(二)
午後,我們來到兵庫縣姬路市,參訪日本三大名城之一「姬路城」。
「姬路城」建於14世紀中期,16世紀豐臣秀吉建造了3層的望樓「天守閣」。17世紀初,當時城主花費八年時間修築姬路城,姬路城除西丸之外的城郭於此完成。
姬路城白色外牆、形態優美有如白鷺展翅,也被稱為白鷺城,和熊本城、松本城並稱為日本三大名城。
在城外就可以看到高聳的天守閣。
姬路城的護城河。
姬路城由於保存良好,城內天守閣是日本現存12個天守閣之一,也被稱為「日本第一名城」,1931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寶,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今年是姬路城登錄世界遺產第25周年。
以天守閣為背景拍張合照。
不同角度捕捉天守閣的身影。
姬路城天守閣外觀為五層,裡面有六層外加地下一層共七層,整個建築是木造結構,用日本的白灰泥封塗,屋頂則用瓦片鋪設,瓦片的疊縫也用白灰泥塗抹。天守閣雖是木造建築,但結構堅固,也有巧妙的防禦設計,1995阪神大地震,許多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,不堪一擊紛紛倒塌,天守閣依然屹立不搖,聳立在那裏。
前進往天守閣;左邊是石牆,右邊是以一定大小的黏土塊粘接的土牆(土牆表面也塗白灰泥),牆上有三角形、四方形的狹縫,是設置弓箭和鐵砲的洞穴。
左邊石牆上的白色土牆,也有做為防禦用放置武器的狹縫。
前面長方形有直桿的窗戶設計,是為了防範敵人的入侵,還有弓箭和砲彈的攻擊。
進到天守閣了。
利用窗戶的狹縫往外拍。
天守閣是木造建築,入內必須脫鞋,每個人手上都拎著一雙鞋。
天守閣有東、西兩大柱,是支撐地下室到五層之樑的通柱。
遊客可以用智慧手機下載APP,啟動APP讀取、觀看內建內容。
樓梯很陡。
鯱 : 虎頭魚身、尾鰭朝天、背上有多重尖刺,是一種日本傳說的海獸。
傳說發生火災時,鯱會噴水救火,所以,鯱作為守護神被設置在屋脊的兩端,而最初的設計有避雷的目的。
鯱的上面是五層屋頂的兔毛通懸魚,懸魚是破風設計的的裝飾。
破風是指屋頂的上端,沿著屋頂邊緣的造型版。天守是古城最高的防禦和攻擊的控制點,利用破風的小空間設置小窗、槍眼,對城池的四面八方做有效的防禦與攻擊。
利用各面向窗戶的狹縫拍攝外面景觀。
照片的中間向左的地方,是西之丸的化妝櫓和長局(百間走廊)。
長壁(刑部)神社,祭祀姬山的地主神。
出口處附近放置的模型。
近拍天守閣。
近拍天守閣,可以清楚看到,天守閣為了防範敵人的入侵、弓箭和砲彈攻擊的窗戶設計。
三個不同時代鯱的造型。
德川千姬是德川家康的孫女,七歲送到大阪,嫁給豐臣秀賴。12年後,德川、豐臣兩軍交戰,秀賴戰敗自盡,千姬回娘家定居。次年千姬再嫁德川家臣本多忠刻,後來本多家改封至姬路,千姬用嫁妝10萬石,在天守的西側蓋她的「西之丸」。
要到西之丸區。
即使要到西之丸,也是續拍天守閣。
天守下,城郭劃分成不同區域稱為丸,千姬所建的丸位於天守西側,故稱為西之丸,丸上原有宮殿房舍已不存在,僅剩櫓群、長局(百間走廊)。
進西之丸化妝櫓也要脫鞋。
化妝櫓這個視角看得到天守閣。
參觀完西之丸,姬路城就算參訪完畢,接著來到大阪,晚上自由活動。
大阪熱鬧有活力,心齋橋是購物天地,道頓堀更是美食激戰區,可是我家心有所屬,解散後直衝有「大阪的廚房」之稱的黑門市場。
在這裡解散,不逛街要坐車回飯店的人,七點回來這裡集合。
黑門市場營業時間 : 9:00~18:00。
黑門市場有十字交叉兩條大街,販賣各式商品百貨。
時間不多,我們直接到黑門三平,買好晚餐在店裡食用。
今日晚餐 : 帝王蟹、烤干貝串、河豚生魚片、鮪魚丼飯、鰻魚飯。
六點一到,許多商品貼上半價,快速拿了一隻龍蝦和兩隻烤大蝦,帶回飯店慢慢享用。